中国国家保护植物名录?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9-02 09:37:09
01
冬虫夏草>>
02
普陀鹅耳枥>>
03
广西火桐>>
04
绒毛皂荚>>
05
天目铁木>>
06
光叶蕨>>
07
台湾杉>>
08
百山祖冷杉>>
09
银杉>>
10
水杉>>
11
珙桐>>
12
金钱松>>
13
望天树>>
14
鹅掌揪>>
15
桫椤>>
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1. 调整原《名录》野生植物的保护级别18种,涉及升级或降级: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调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包括广西火桐、广西青梅、大别山五针松
2. 在第一版《名录》的基础上新增野生植物268种和32类:新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1种1类,主要为兜兰属大部分、曲茎石斛、崖柏等
桫椤(学名:Alsophil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R. M. Tryon),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极其珍贵,桫椤南方地区有,喜高温高湿度,热带雨林里面应该有,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和大熊猫一个级别。
初由中国原林业部和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共同制定并发布的一份由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名录。其中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并且对水生、陆生动物作了具体划分,明确了由渔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的具体种类。
2021年2月5日,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新增517种(类)野生动物,大斑灵猫等43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等474种(类)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豺、长江江豚等65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褐马鸡、勺鸡、黄喉貂、原麝、金钱豹等等,太多了
降香黄。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之一。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已由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于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后联合发布。
其中纳入一级保护的有51种。纳入二级保护的有203种。估计《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不久也将予以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了以下一些物种:植株极少、野生种群极小、分布范围窄且处于濒临绝灭的物种;具有重要经济、科学或文化价值的濒危种或稀有种;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遗传价值的近缘种;有重要经济价值但因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野外资源急剧下降、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
国家最新保护动物有:云豹、鼷鹿、野牦牛、扭角羚、金雕、胡兀鹫、孔雀雉、蓝鹇、丹顶鹤、中华鲟。
云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云豹为哺乳纲的猫科动物,有三个亚种。体长约70-110厘米,尾长约70-90厘米,体重约16-40千克,为豹亚科最小者。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名。瞳孔长方形,收缩时纺锤形。犬齿锋利,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较大,长度比例在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
桫椤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也是中国特有的植物之一。它生长在石灰岩峭壁和岩溶洞穴等特殊环境中,生长缓慢,繁殖困难,种群数量稀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桫椤蕨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其数量更加减少,有些地区已经灭绝。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桫椤蕨的种群,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一稀有的物种。同时,有必要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桫椤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桫椤蕨得以延续,并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做出宝贵的贡献。
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与恐龙同时代出现于2亿至3亿年前,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科学界称桫椤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又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