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是什么林植物(桑树是什么林植物图片)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8 02:45:48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它属于荨麻目桑科植物,适合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生长,土壤最好为松软疏水的砂质土壤,桑树的主要种类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等。
桑树并不是保护植物,它是一种喜光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不属于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在阳光和水分都很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长的更加茂盛。
桑树是草本还是木本
桑树是一种木本植物,有着明显的木植质主干,树形高大在冬天虽然叶片会脱落,但是树体并不会死亡,等到春天来临,依然会重新焕发生机,继续生长。
桑树是什么子叶植物
桑树是双子叶植物,并不是一种常绿植物,在冬季的时候叶片会脱落,树木的生长也会逐渐缓慢,在寒冷地区甚至会停止生长。
桑树是被子还是裸子
桑树是有种子的,是一种被子植物,在秋季会长出种子,主要依靠动物传播,鸟类会在种子生成时进行取食,再带到其它地方排出,最终达到将种子远途传播的效果。
桑树长什么样子
桑树的树高可以长到十五米以上,树叶形状不规则有些类似于心脏的形状,在树叶的边缘有锯齿状分布,经常会以树林的形式存在,远望十分壮观。
是荜拨。
荜拨,别名:荜茇、荜菝、荜拨胡椒科,胡椒属。攀援藤本,长达数米;枝有粗纵棱和沟槽,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毛很快脱落。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果穗可入药。
荜拨产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广西、广东和福建有栽培。荜茇果穗圆柱形,表面黑褐果聚成, 断面微红香特异,温中下气呕痛宁。
马桑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灌木,枝有棱。单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整齐,单生于叶腋或成总状花序;萼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小于萼片,内侧有龙骨,肉质,宿存,果期增大;雄蕊10,分离,或与花瓣对生的5枚花丝合生于花瓣的龙骨上,花药大,纵裂;花粉近扁球形,具3孔沟,外层厚于内层,内孔横长。心皮5,稀至10,离生,各有1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分离,线形。果实原为各个瘦果,因多少为肉质增大的花瓣所包围而似核果;种子有直伸的胚和少量胚乳,或无胚乳。染色体基数10。仅1属15种,星散分布自地中海至日本、新西兰、墨西哥至智利。中国有3种:①马桑,分于西南部、及湘、鄂至陕南,国外见于印度、尼泊尔;②台湾马桑,产台湾;③草马桑,分布于西南部,国外也见于印度、锡金。
全株含有毒的马桑内脂 ,吐丁内脂等,并能传到马桑寄生(有时误当桑寄生用后发生中毒)上,果实的毒性更强,误服后,轻者头痛、胸闷、恶心呕吐,重者遍身发麻,心跳变慢,昏倒、抽搐、进入昏睡状态。但根、叶可作外用药。此外由于树皮富含树皮酸,果实含黑色染料,尚可利用于工业方面。种子油脂含一种特有脂肪酸,可作高级润滑油。
桑树的学名叫做桑,是一种桑科桑属的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中北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桑树的叶子可以喂养蚕。主干可以做家具,果实桑葚可以食用、酿酒,树皮和叶子可以入药,可以说是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桑树的花期在4-5月,果期在5-8月,人们常用“桑梓”来表示故乡。
爱长芍药。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厘米,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
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丝长0.7-1.2厘米,黄色。
蓇葖长2.5-3厘米,直径1.2-1.5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郑州市植物园内是有桑树的。
郑州植物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陇海路与四环路交叉口东北角,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 、科学研究 、科普教育 、引种驯化为一体的植物公园。植物园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园内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包含了盆景园、岩石园、百合园、金缕梅园等园区。郑州植物园内有桑树、柳树、木槿、牡丹、丁香、黑松、南洋杉、红松等百余种植物
答,兰州植物园有桑树,不多只有几颗
郑州植物园桑树在一进公园大门,顺着右手边的公园围栏一直往前走,其实就是沿着公园南边的围栏,到了有一片竹林的地方,树在竹林的对面,竹林是挨着公园围栏。这颗桑树很大,春天枝繁叶茂,嫩绿的叶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知道这样说,你们会找到吗?
不是,桑树是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就是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它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 种子:1片子叶 叶脉:平行脉 根:一般主根不发达,由多数不定根形成须根系 花:花基数通常为3,且花萼和花冠非常相似。
双子叶植物:种子:2片子叶 叶脉:网状脉 根:一般主根发达,故多为直根系 花: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花萼和花冠的形态也多不相同。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桑树的叶脉是网状的,因此可以判定它是双子叶植物。
又称红刺露兜,
与其同属的大约有600多种,分布于世界地区,我国有6种,产于南部及台湾省。 别名有:红刺林投,洪张鱼树,麻露兜,鸿运临头。
红刺露兜原产于印度洋上的岛国马达加斯加,株高可达20米,前10年从台湾省引种广州,生长表现还可以,但不是随处可见,在一些公园或绿化小区的草一坪上可见其倩影,只作为点缀配置植物。其奇特的地主,首先表现叶片在各分枝着生部,螺旋然曲生长,向上叠叠有序,酷似圆形阶梯,极富威严力,有引人奋发向上的意境,它剑状的叶片长达1米有余,叶缘具有红色锐利的刺,叶主脉背部亦有一行同样的利刺,展示出它的威严,叶色在阳光映耀下绿里透黄,革质刚健,油光可鉴,与其它观赏品种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特别的叶,特别的“奉献”;从株高6米处,沿着茎粗30厘米往下看,更有趣的地方是,树干上长出环抱茎其数十条直指地际的气根,气根伸长到达地面后和正常根一样插入土中,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以供应植株生长,气根有6厘米之粗,形如牛蒡大根,支撑着主干,达到四平八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特殊根叫做支柱根。除平时可见到的细叶榕和棕榈科一些品种等,具有特别的气根之外,像它那样笔直、光洁、健壮有趣的气根群,在观叶植物中是很少见到的。
在此附带提及,海南岛文昌市,沿海坡地生长有一种,长叶露兜,当地俗称“露盖刺”,株高2米以上,叶丛生但不旋转,叶剑状长达1米有多,叶缘亦有锐刺,叶色全绿,当地农民采摘它的叶片晒干,编织成席子,铺于地面上翻晒农作物,碰上雨天收拾快捷,挺有“席卷全物”之韵味。植株茎基亦长出不少气根,到地后形成支柱根,但不像红刺露兜那样粗犷、奇雅、有趣的是它是雌雄异株,雌花结出聚合果,远看甚似食用的菠萝,逗人喜爱,可惜只能看不能食,所以,称它为假菠萝。
红刺露兜的繁殖,可用播种或分株法。种子发芽适温24~280C,春末至夏季为播种期;植株萌发的分蘖发根长成新株后,修剪过长的叶片,即可分株栽植,极易成活,在广州地区种植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生长适宜温度在23~320C,越冬温度70C以上,虽具耐旱习性,但高温高湿更有利它的生长。
从多年的观察,冬季来临,其叶尖出现干枯,加之叶片披长如不及时修剪,外观表现出“披头散发”,“生势不振”,给人一种垂头丧气的感觉,这是它的不足之处,但它的叶颇有图案之美,它的气根更具刚直不阿,敢于碰硬、直插土壤之正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明白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耐人寻味之处。
红刺露兜在园林造景上,适合庭园、草坪等绿化地,作为配景植物,起到点缀作用,甚为别致,更显出它的附加值之潜力,如用于成片或行道树种植,则有失它的个体美之虞。其次,它的小苗上盆栽培,亦不失为很有欣赏价值的室内观叶植物,但观赏一段时向起茎后,应移栽到庭园露地种植,还其“庐山真面目”展现出其奇特有趣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