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枯和叶斑主要区别?
来源:jing 查看次数: 297 时间:2023-01-22 00:52:04
一、发病症状不同
1、叶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 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
2、叶枯病: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
二、病原不同
1、叶斑病:属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
2、叶枯病:该病的病原菌有三种,属于半知菌亚门的Alternaria alternata;属于子囊菌亚门的Glomerella cingulata;属于半知菌亚门的Pestalotia ginkgo病原菌以菌丝体与孢子在病落叶等处越冬。
三、发病时间有差异
1、叶斑病:通常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
2、叶枯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
叶斑病主要由于病菌的感染,或者是部分营养缺乏所引起的,是的病菌滋生在叶子上,而叶子出现部分死亡,影响植物生长。
叶斑病病是瓜果蔬菜类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地域比较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当属在气温偏低的春天、雨水较多的秋天两季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20%~60%,严重地块达90%,可减产10~30%,特别严重时可减产一半以上。
嫩叶比老叶发病重,新梢顶端第三、四片叶最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呈现近圆形、油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2~4毫米的病斑,中部呈灰白色,周缘为深褐色,有时外围有褪绿色晕圈。后期在病斑正面生出稀疏的黑色小粒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一个叶片上常有数个病斑,多时达30个以上。数斑相连形成不规则形大斑,后期病斑易破碎穿孔,甚至提早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