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虫害的防治(二)——病虫害?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4-06-01 18:43:18
常见有介壳虫、蚜虫、叶螨、食叶虫、蛀干虫、白粉虱、地老虎、金龟子、刺蛾、蜗牛等,现在就以上虫具体介绍情况及防治方法
1、蚜虫——又名腻虫、蜜虫。体积小、柔软、呈绿色或者黑色,多群集在花卉的嫩叶、嫩茎、及花蕾上吸收花卉的汁液,容易引起叶片变黄、皱缩、卷曲,或形成虫瘦,严重造成枝叶枯萎,甚至全部死亡。防治方法:喷敌敌畏1500液体或杀螟松稀释液。
2、介壳虫——俗名花虱子,体长5-6毫米,躯体外有白色介壳。数量多,常在花卉的叶子、茎、花蕾等地方,吮吸花卉的汁液,同时排除糖质粘液,导致很多种病害如煤污病等,严重导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初龄若虫期,可喷洒25%亚胺硫磷或50%的敌敌畏,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三四次。
3、红蜘蛛——俗名火龙,个体很小,形如蜘蛛,卵圆形,橘黄或红褐色,一般肉眼很难看见,一般都是用口刺入叶内吸吮汁液,使叶面叶绿素遭到破坏,严重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个别时,可将叶片摘除,数量多时,可以用20%艾美乐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喷洒。
4、白粉虱——又名飞虱、白粉虱,是危害花卉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个体小,体长约1毫米,黄白色,全身有蜡质粉状物,能飞,用口针刺入叶内吸吮汁液,致使叶片枯黄脱落。成虫分泌蜜露,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导致死亡。防治方法:用塑料袋将花盆罩上,在小棉球上滴一滴80%敌敌畏乳油,放入塑料袋内收紧,数小时后可以去掉塑料袋,每周一次,三次就可以消灭。
5、地老虎——地下害虫,长3厘米,圆条形,全身有节,灰褐色,咬食种子及根。防治方法:灌敌敌畏或敌百虫液。
6、金龟子——椭圆形,直径约1cm,硬甲克,成虫咬食花蕾、芽、叶,幼虫啃食嫩茎和根部,影响生长甚至使幼苗死亡。防治方法:喷敌敌畏1500倍液。
7、刺蛾——俗称洋辣子,幼虫全身毒刺,幼虫啃食叶肉,成虫将叶片吃得只剩叶脉和叶柄。防治方法:幼虫危害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
8、蜗牛——软体动物,啃食花卉嫩叶,嫩茎,常将叶片啃食成不规则的孔洞。防治方法:可在雨天人工捕杀。可在花盆周围和底部撒石灰粉。
防治花卉病害的生物杀菌剂有以下两种:
(1)多抗霉素,目前有品种为1.5%、2%、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花卉白粉病、花卉霜霉病。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目前登记品种为2%、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用于防治花卉白粉病。
目前在我国登记的防治花卉病害的生物杀菌剂有以下两种:
(1)多抗霉素目前登记品种为1.5%、2%、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花卉白粉病、花卉霜霉病。
(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目前登记品种为2%、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用于防治花卉白粉病。
01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常发生在定植到结瓜期,以叶片受害为主。初期病叶叶脉位置出现水渍状的斑点,而后逐渐扩大,但受叶脉限制。潮湿状态下,叶子背面病变斑比较突出,后期叶片变黄后整株枯死。防治药剂: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烯酰·锰锌、烯酰吗啉、氟吗啉等
02枯萎病病原菌为黄瓜枯萎病菌(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结果期更为常见。初期植株似失水状萎蔫,早晚可自行恢复。随病情发展,茎部则会出现严重的变色且收缩开裂,植株最终枯萎死亡。防治药剂:初期可用甲霜恶霉灵或者活土君枯草芽孢杆菌灌根
03白粉病病原菌为单丝白粉菌,从幼苗到收获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受害为主。病片的正面和背面会出现白色圆形的小粉斑,严重时病斑相连,整叶附满白粉。防治药剂: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04疫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菌,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
猝倒病
发病症状:苋菜猝倒病一般发生在出苗前后,在出苗前发病会造成烂种,导致无法发芽。在出苗后发病会在幼苗茎基部出现褐色的水渍状病斑,形成线状。导致幼苗猝倒,田间湿度大的时候会出现白色的菌丝体。
防治方法:足墒下种,一次性浇足底水,在出苗后控制浇水量。不要播种过早,土壤温度要在15度左右时播种。出后期减少田间郁闭,及时间苗增加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温湿度,最后要控制好播种密度。由于为速生叶类菜,不提倡喷施农药,以免菜品带来安全问题。最稳妥办法进行土壤消毒,方法是每平方米苗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土15公斤,均匀撒在土壤里。
在防治豆角害虫时,要掌握好技巧,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1、豆荚螟:主要以幼虫蛀荚危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层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
2、班潜蝇:班潜蝇以幼虫取食豆角叶片正面叶肉,形成先细后宽的蛇形弯曲或蛇形盘绕虫道,其内有交替排列整齐的黑色虫粪。
3、蓟马:主要危害豆角花、芽、叶、荚,从中吸取营养。
豆角病虫害发生初期科学用药防治。比如根腐病用恶霉灵防治;锈病用百科、粉锈宁防治;叶斑病用施保功防治;蓟马用康福多、高效大功臣等防治;地老虎采用诱杀和灌杀方式防治。
桉树主要害虫有桉蝙蛾、油桐尺蛾、桉小卷蛾、白蚁等。
桉蝙蛾
桉蝙蛾是严重为害速生桉幼龄林木主干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钻蛀危害木质部,形成1至多条蛀道,严重的引起风折或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
1.营林防治:在新造林尽量把林区内的桉蝙蛾寄主植物铲除、烧光,幼林抚育时,对新萌发杂灌木寄主及时铲除。对林木注意及时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木质化程度以减少害虫入侵机会;
2.生物防治:桉蝙蛾幼虫和蛹期易受白僵菌感染,在每年9月至翌年2月上旬施放白僵菌,可直接喷施或将白僵菌菌粉撒至撕开的虫苞内,可致害虫在虫道内感染死亡,也可在5~6月份幼虫上树前在林地内喷施,减少幼虫上树成功率,保护桉树林免受钻蛀危害。采用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注射蛀道,可杀灭幼虫和蛹;
3.人工防治:撕开虫粪包,用铁丝直捅蛀道,把幼虫捅死;或用辣椒水注入蛀道,待幼虫爬出洞口后将其杀死
立枯病:症状特征: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茼蒿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41%聚砹·嘧霉胺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或将大将军+门神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本产品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菌核病:症状特征: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染病,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腐状大斑,病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白霉,终致叶片腐烂。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现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防治方法:发病中前期,防治20%硅唑咪鲜胺30ml+恶霜菌酯25ml,茼蒿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菜螟:以初龄幼虫蛀食幼苗大菜螟心叶,吐丝结网,轻则影响菜苗生长,重者可致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高龄幼虫除啮食心叶外,还可蛀食茎髓和根部;并可传播细菌软腐病,引致菜株腐烂死亡。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心叶被害和有丝网时,施药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喷雾2-3次,注意将药喷到菜心上。
蚜虫:蚜虫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蚕豆存在多种病虫害,包括蚜虫、豆荚象、蚜蚜蝇、叶客蝉等。 其中,蚜虫是蚕豆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蚜虫吸取植物汁液,繁殖迅速,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而豆荚象则喜欢啃食蚕豆豆荚,对产量影响较大。 防治方面,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但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更建议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在蚕豆附近种植一些鸟类、蜜蜂等天敌,帮助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此外,注意蚜虫繁殖多发的季节,及时清除感染疫区蚜虫,避免蚜虫大规模繁殖,从而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工伤预防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伤预防的基本知识:包括工伤的定义、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方法等。
2. 工作场所安全: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规定、安全设备、安全措施等,如何防止工作场所事故的发生。
3. 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头盔、眼镜等,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这些劳动保护用品。
4. 急救知识: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伤口、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
5. 工伤风险管理:包括如何降低工伤风险、如何预防和处理工伤事故等。
工伤预防培训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定制化培训,以确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工伤预防培训也需要注重员工的心理干预,帮助员工消除恐惧和焦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