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病症(植物病害的病症和病状有何区别)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14 07:43:31
有一种病毒,叫做百合无症病毒,木有症状,只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病。呵呵还有潜隐病毒,也是条件发病。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还有些植物内寄生真菌,这些真菌一般不会引起植物发病,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引发病害。至于为什么,还是病害三角形,环境、寄主、病菌三者的关系问题,就如同艾滋病,不感冒的时候是啥事木有的。
植物病害中有”病状”和”病症”两种表现,病状是植株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病症只是植株在外表现。
危害状是指植物虫害破坏植株的外在表现。
病症的拼音是:[bìng zhèng] 释义:指疾病。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形式出现异常状态的外在表现特征。
病症的出处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只因一個富翁,也犯著無兒的病症,豈知也係有兒,被人藏過。」
1.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门。2.知根、知茎、知叶、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3.看尖、看叶、看花、看果、看茎、看根:做好六看方诊断4.扒根、抓叶、灼病而闻:可断定是病非病。
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疑病症体现在患者的心理上所体现出的症状主要就是患者认为自己患有某种躯体障碍的疾病,对自己的身体过分关注,但实际上患者并没有生病。但即便去了医院做过检查,患者仍然会坚信自己是生病的,从而反复求医,甚至会因长时间的焦虑忧虑恐惧等情绪出现精神障碍。
植物在生长发育或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调节复原的程度,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生长发育失常,甚至死亡,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造成经济上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1.犬瘟热
2.狂犬病
3.犬细小
4.犬传染性肝炎
5.犬冠状病毒病
6.伪狂犬病
7.犬疱病毒感染
8.大粉状病毒成共轮状病毒感染
9.钩端螺旋体病
10.布鲁氏菌病
11.犬副伤寒
12.结核病
13.大肠杆菌病
14.皮肤真菌病
15.诺卡氏菌病
16.各种皮肤病(详细)
17.犬糖尿病
18.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