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蚜虫用什么农药(花木蚜虫用什么农药最好)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1 22:07:39
答:蚜虫用吡虫啉农药最有效。蚜虫属刺吸性害虫,现在已经成为农作物的最大威胁,所有作物几乎没有不招蚜草者,重灾地块甚至达到绝产的地步。现在农资站有一种特效药吡虫啉白粉,一包二元钱低毒残留小很有效,在上午十点左右按说明书要求喷洒。
蚜虫又叫腻虫,是蚕豆主要害虫之一。蚜虫不仅直接吸食叶内液汁,还传染病毒病,使叶片皱缩,褪色,植株变矮,影响蚕豆生长发育,产量下降,甚至死亡,颗粒无收。
蚜虫的繁殖力很强,要将蚜虫消灭在大量繁殖之前。药剂防治应大面积统一进行效果才好。一般用40%的乐果乳剂,1∶800~1000倍液喷雾,每公顷喷稀释液1125千克,每7~21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50%的马拉硫磷或50%的杀螟硫磷乳剂1000倍液喷雾。
在蚕豆开花结荚期,还可用7.5千克棉油皂对水450~600千克,或50%甲萘威7.5千克对水3000千克喷雾。
这两种农药好。
①20%吡蚜酮·噻虫胺:该产品对多种作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表现出优异的防治效果。正打反死,上喷下控,对害虫速效;持效期长达28天,具有超长持效期;同时能激发植物的生长调节功能,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②46%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由于其作用机理与常规杀虫剂不同,所以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及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蚜虫有特效。持效期可达20天以上。
果树的蚜虫防治方法:
a.传统的农药喷雾防治有蚜螨清乳油、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等农药,但蚜虫对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效果不是很好。
b.用洗衣粉、尿素、水按比例为1:3:300进行配制。配制时用热水化开洗衣粉,然后加入尿素和水,充分搅拌均匀。将配制好的药液喷洒在蚜虫上,可达到杀虫、追肥的双重作用。
杀虫机理:尿素有破坏蚜虫体壁几丁质的作用,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钠,能使蚜虫体壁蜡质层溶解,并附着在上面形成不透水、不透气的一层薄膜,致使蚜虫气孔堵塞窒息而死。两者混合使用,杀虫效率高、无污染、方便且有追肥的效果。
注意事项:配制时搅拌要充分,不要留有颗粒,这些颗粒易造成果树叶片灼烧。喷洒要均匀,一定要把药液喷洒在蚜虫上,否则不起作用。
吡虫啉
1、药效周期: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持续期长达25天。
2.、使用方法:吡虫啉我们一般稀释一千倍左右,效果还不错,也就是10%可湿性粉剂的含量应该是一克一升水,25%可湿性粉剂的含量应该是一克两升半水,以此类推。
3、使用时间:为充分发挥药效,应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喷药较好,温度高时药效发挥充分。另外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所以温度越高,喷洒杀虫效果越好。
李子树蚜虫发生期可喷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防治。加强冬季李子树管理。尤其是冬季预防虫害。
李子树蚜虫病防治是喷洒甘霖农药。叶面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可以防治。
(1)早春结合修剪,剪去被害枝条,集中销毁。(2)树体打药:在危害盛期可喷50%敌敌畏乳剂1%~1.5%液,也可喷40%乐果乳剂1%~2%液、50%马拉硫磷1%液、50%辛硫磷乳剂2%液、5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5%液。(3)合理保护或引放天敌。
李子树蜴虫发生期可喷叶虫嚇、抗蚓威等药剂防治。
用什么农药防治蚜虫效果比较好?防治蚜虫,根本就完全可以不使用任何化学成分的农药。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性的东西,很多很多的与实际生产操作中不符合的。
对于防治蚜虫效果这个问题来说,以本农场种植几百亩地的各种果树,通过实践印证出来的结果。使用农药防治蚜虫的效果,远不如使用“稻草”焚烧的草木灰,用水浸泡后,配比适当的水量和少许的洗衣粉一起搞伴,浓度不要大过于稀释,取用射同喷射在枝叶上粘贴着,蚜虫呼吸困难,致死亡。
同时,还可以起着防治各种病虫害,以并补充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
其二,因为草木灰粘贴在枝叶上,依托晨晚的露珠,空气中的水分,可以使粘贴在枝叶上的草木灰释放出功效,时间长,完全可以起着防治蚜虫的作用。(注草木灰的原材料不同,焚烧出来的草木灰,它们所含的成分有差距、不同的)
杀蚜虫卵的蚜虫药有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可以用来防治一般抗性的蚜虫,有内吸杀虫的效果。要注意啶虫脒不适宜在低温情况下使用。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等。这类药剂杀虫谱比较广,对蚜虫有一定效果,但是一般不单用,建议复配烟碱类杀虫剂一块使用
月季长蚜虫喷吡虫啉农药。
(吡虫啉)吡虫啉是一种较好的,消灭蚜虫的农药。月季上如果出现大量的蚜虫,可以用吡虫啉,100倍液,喷施。每隔7天左右给月季植株上喷洒一次,给植株叶片正面反面都要重复的喷洒,这样可以有效的杀死蚜虫的幼虫。
小麦蚜虫防治,可用药剂: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氯噻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虫啉、噻虫啉、藜芦碱、噻嗪酮、联苯菊酯、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特福力)、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单用或复配进行防治。推荐防治配方:噻虫嗪+联苯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联苯菊酯+啶虫脒,氯噻啉+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