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种类(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5-26 03:26:44

植物病害的预测有哪些种类?

预测的种类:按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流行程序预测、发生期预测和损失预测等。

流行程度预测是最常见的预测种类,预测结果可用具体的发病数量(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等)做定量的表达,也可用流行级别做定性的表达,流行级别多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中度偏低、中等、中度偏重)、轻度流行和不流行,具体分级标准根据发病数量或损失率确定,因病害而异。

病害发生期预测是估计病害可能发生的时期。

果树与蔬菜病害多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即临界期,以确定喷药防治的适宜时机,这种预测亦称为侵染预测。

德国一种马铃薯晚疫病预测办法是在流行始期到达之前,预测无侵染发生,发生安全预报,这称为负预测。

损失预测也称为损失估计,主要根据病害流行程度预测减产量,有时还将品种、栽培条件、气象条件等因素用作预测因子。

在病害综合防治中,常应用经济损害水平和经济阈值等概念。

前者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发病数,后者是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经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

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长期预测亦称为病害趋势预测,其时限尚无公认的标准,习惯上概指一个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据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长期天气预报等资料做出。

预测结果指出病害发生的大致趋势,需要以后用中、短期预测加以订正。

中期预测的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季度,多根据当时的发病数量或者菌量数据,作物生育期的变化以及实测的或预测的天气要素做出预测,准确性比长期预测高,预测结果主要用于做出防治准备。

短期预报的时限在一周之内,有的只有几天,主要根据天气要素和菌源情况做出,预测结果用以确定防治适期,侵染预测就是一种短期预测。

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物种类主有哪些?

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寄生植物

植物病害病原物是能侵染寄生于植物体并导致侵染性病害发生的生物。多为异养型的非专性寄生物。病原物虽具有致病能力,但不是形成植物病害的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能否导致发病,还决定于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植物病害的鉴定原则?

1.知天、知地、知作物:做到三知方可入门。2.知根、知茎、知叶、知果:做到四知方能知大局。3.看尖、看叶、看花、看果、看茎、看根:做好六看方诊断4.扒根、抓叶、灼病而闻:可断定是病非病。

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植物病害的概念是什么?

植物在生长发育或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调节复原的程度,导致一系列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生长发育失常,甚至死亡,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造成经济上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

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哪些?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黑粉菌引起的主要植物病害?

玉米黑粉菌(CornSmut)又名玉蜀黍黑粉菌、玉米黑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孢子堆的小大、形状不定,多呈瘤状,长或直径3-15cm,初期外面有一层白色膜,往往由寄生组织形成,有时还带黄绿色或紫红色彩,后渐变灰白至灰色,破裂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植物病害发生机理?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两大类:

1、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2、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发病,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选择抗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园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等的管理。

植物病害的侵染来源有哪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植物病害对人类的间接影响?

植物病害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非常陌生,也并不清楚它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多大危害,甚至是压根就意识不到植物病害会危及人类生命。当大家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觉得长木在危言耸听,其实当你知道了下面这些历史时你就会明白植物病害带给人类的危害真的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爱尔兰饥谨(Irish famine) : 1845~ 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饿死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移居美国。

波尔多液发明:1880年法国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大流行,使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破产,终导致波尔多液发明。

孟加拉饥荒(Bengal famine) :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万人,数百万人逃荒。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15%,约165亿Kg,直接损失10亿美元。

1974年玉米大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流行,发病200万公顷,减产20%。

1950年中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小麦减产60亿斤。

1955年红麻炭疽病在中国华北地区流行,导致红麻停种。

1937年甘薯黑斑病从日本传入中国,造成巨大损失。

1996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辽宁流行,绝收25万亩,损失2.5亿Kg

通过上述历史记录,可见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之所以我国没有大规模的爆发过植物病害,离不开我们伟大的科研团队,防患于未然,为他们点赞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