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植物.葫芦藓.它的植物体有 作为苔藓植物的一种,葫芦藓有许多作用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06-20 13:52:00

为什么在苔藓植物中没有高大的植物体?

苔藓植物长不高的原因是,它们没有根系,只能依靠叶片吸收营养和水分,而苔藓植物的叶片又薄又小,无法吸收到足够的养分,使得苔藓植物的茎长不高,而且苔藓植物是小型的高等植物,多生长在阴暗且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植物,一般不超过20 cm高,大多生于阴湿处,苔藓植物没有维管系统,并且它们有鞭毛的精子需要水环境才能找到卵子,所以没有高大的植株体。

葫芦藓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为简单,其植物体结构中没有?

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的分化,具有假根,但只有固定作用没有吸收作用,叶子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没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苔藓植物哪里有?

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苔藓植物有哪些?

苔藓类植物:

1、泥炭藓

泥炭藓,中药名。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泥炭藓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具有清热明目,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2、黑藓

藓纲,黑藓科.植物体多呈紫黑色或灰黑色.叶细胞多有粗疣.孢蒴有假蒴柄,成熟后常纵长四裂。

3、葫芦藓

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无根,有茎、叶。特点:生活在阴湿的墙脚林下或树干上。植物体矮小,只有1~3厘米,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又小又薄,无叶脉,呈卵形或舌形。

4、真藓

真藓植物体密集丛生,银白色、灰绿色。生于住房周围和低山土坡及薄土岩面或火烧后的林地。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

5、烟杆藓

植物体细小,基部具长的假根,呈黄褐色,疏松,交织,原丝体宿存,长丝状具不规则分枝,呈淡绿色,往往与假根交织呈毛毡状。

葫芦藓的花?

葫芦藓不开花。

葫芦藓植物体矮小,淡绿色,直立,高1-3cm。茎单一或从基部稀疏分枝。叶簇生茎顶,长舌形,叶端渐尖,全缘;中肋粗壮,消失于叶尖之下,叶细胞近于长方形,壁薄。雌雄同株异苞,雄苞顶生,花蕾状。雌苞则生于雄苞下的短侧枝上;蒴柄细长,黄褐色,长2-5cm,上部弯曲,孢蒴弯梨形,不对称,具明显台部,干时有纵沟槽;蒴齿两层;蒴帽兜形,具长喙,形似葫芦瓢状。

苔藓植物有单细胞的?

没有

苔藓植物是多细胞植物。没有单细胞的。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

苔藓是在地球上数量最多,且用处最大的低等植物,被人们誉为“地球氧气制造机”,因为在这个星球上,大部分的氧气,其实都是苔藓提供的。

苔藓植物有什么特征?

        苔藓植物是绿色自养陆生植物,大多生长在潮湿环境中,通常生长在石头表面、土壤表面、树干或树枝上。其特征是:

       1.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2.配子体显著(发达),自养,生活时间较长;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而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没有维管束医学教育|网,没有完善的组织分化,即没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分化。成熟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属于颈卵器植物。精子借水的作用游至颈卵器与卵结合,受精卵在颈卵器内(母体的一部分)发育成为胚,再发育成孢子体。

       3.孢子体简单,在颈卵器内发育成熟,通常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构成,通过基足寄与配子体联系(具体是颈卵器)。孢子体成熟时,孢蒴内的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孢子,一个孢子萌首先发育成一个原丝体,一个原丝体再形成若干个配子体。

苔藓植物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植物的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演变,几经兴衰,由最初的无生命力到今天有生命力活跃,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经过这样复杂的发展历程,才出现了现代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种类。

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苔藓植物因为结构和生殖上特点,限制了苔藓植物进一步向陆生生活的发展,而蕨类植物由于能更好地适应陆生生活,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甚至有一部分原始蕨类植物逐渐进化成为种子植物。

葫芦藓的外形特点?

植物体丛集或呈大面积散生,呈黄绿色带红色。茎长1-3厘米,单一或自基部分枝。叶往往在茎先端簇生,干时皱缩,湿时倾立,呈阔卵圆形、卵状披针形或倒卵圆形,先端急尖,叶边全缘,两侧边缘往往内卷,长4-5毫米,宽1.2-1.8毫米;中肋至顶或突出。孢蒴梨形,不对称,多垂倾,长3-4.5毫米,直径1.5-2毫米,具明显的台部;蒴齿两层,外齿片与内层齿条对生,均呈狭长线状披针形。

葫芦藓的繁殖方式?

一、采集孢子体:

采集野生的葫芦藓孢子体要在每年中夏以后进行。

葫芦藓的孢子体一般在中夏以后开始出现,

夏末秋初大量成熟,这段时间是采集葫芦藓孢子体的最佳期。

外出采集时要携带瓶子和镊子。

用镊将那些蒴柄已经变成红色,

葫芦形孢蒴饱满的孢子体轻轻取下,放入瓶中,盖好。

孢蒴绿色的表明孢子还未成熟;蒴帽脱落的孢子又已散出,

均无采集价值。为防止孢子体干燥后蒴帽脱落导致孢子散出,

要将广口瓶封好,避免瓶中水份过度散失。采集后,

要将装有葫芦藓孢子体的广口瓶放在室内避光阴凉处保存。

二、制备繁育试管:

在室内繁育葫芦藓的器皿可用花盆,

也可以用玻璃试管或者用其它的器皿。

用玻璃试管更便于操作,管理和观察。

制备玻璃繁育试管可在春季进行,制备方法比较简单。

制备时先将浸在水中多天的砖块碎成菜豆粒大小的碎块,

加在20毫升的玻璃试管内,每只试管内放5克左右,

再在砖块上面加黑钙土2克。用滴管在每只试管内滴加清水,

至部分砖块露出含水饱和为止。棉团封好试管口,

放在试管架上。试管架要放在室内直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

防止强光照射。以后要随时观察,注意保持试管湿润,防止干燥。

三、接种:

接种野生的葫芦藓孢子可在春夏两季进行。

初夏,室温上升至15℃,就可接种。

接种时用镊子或针将采集的葫芦藓孢子体上的孢蒴撕破,

将黄色的孢子散落在繁育试管中,滴加2滴清水,

用棉团塞好试管口,接种工作就完成了。

接种后的试管仍放在试管架上,放在室内避光处培养。

四、培养和观察:

葫芦藓接种后,每隔2—3天要用滴管加水几滴,

并放在室内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要防止干燥或暴晒。

20几天后,可见葫芦藓的芽体,芽体逐渐长大,约1个月后,

形成了植物体。夏末秋初,葫芦藓的绿色孢子体出现并逐渐成熟.

相关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