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描写秋描写夏天的古诗有哪些?
来源:admin 查看次数: 0 时间:2023-11-21 04:06:40
三年级下册描写秋描写夏天的古诗:
秋: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2. 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3.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5.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王维《杂诗三首》
6.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7.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李商隐《隋宫》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9.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薛逢《长安夜雨》
10.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11.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
12.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年级下册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有: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咏天池
元 邱处机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天池
清 纪晓岚
乱山侄影碧沉沉,十里龙湫万丈。
一自沉牛答云雨,飞流不断到如今。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宋代: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译文: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3、《渔歌子》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4、《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幽居初夏》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石榴半吐红巾蹙。
——来源于苏轼的作品《贺新郎·夏景》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杜甫《夏夜叹》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堪称描绘自然风光的神来之笔。白日,初升的太阳;依,挨着,靠着;山尽,山的尽头,中条山的“尽头”一一中条山没入地平线的地方。五个字平实无华地描绘出太阳从中条山“尽头”升起那样一幅日出画卷。诗人登鹳雀楼,由于东方有峨嵋塬的存在,每上一层,视野都会有较大扩展,中条山不断向远处延伸。登上顶楼,目光会越过峨嵋塬看到太阳从中条山“尽头”冉冉升起。初升的太阳光照在伍姓湖上闪闪亮亮,诗人灵感突发,或者说是突发奇想,“更上”并不存在的,极其夸张的,理想化的“一层楼”,目光就能越过看似很低的山尽处的中条山进而看到太阳从千里之外的海面或入海流的黄河河面升起那样一幅更加美妙的日出壮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联想顺畅自然,整首诗完美和谐,积极向上的意涵天造地设。“白日依山尽”完整过程视频请查看本人所发头条视频。